中俄国际诗歌高峰论坛,去了中国弦歌吟唱第四代传承人、魏都人沙闪闪—— |
将弦歌唱到俄罗斯 |
沙闪闪(右一)在交流活动中吟唱弦歌,薄克礼教授抚琴。 资料图片
前段时间,在俄罗斯举办的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让全世界的足球爱好者为之关注。与此同时,作为“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一部分,由俄罗斯联邦社会议会文化专业委员会、俄华战略合作协会驻华代表处及中方主要诗词机构联合主办“2018莱蒙托夫国际诗歌音乐节”暨“中俄国际诗歌高峰论坛”也在莫斯科莱蒙托夫庄园及周边多个城市举办。全国“五好家庭”获得者、魏都人沙闪闪也应邀前往。
7月24日,在沙闪闪开设的位于曹魏古城的熟食店中,记者对其进行了采访。回忆起几天前在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时的情景,她依旧十分激动:“能代表许昌到俄罗斯进行文化交流,把弦歌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向全世界展示,我感到非常自豪。”
□记者 付家宝
熟悉沙闪闪的人都知道,沙闪闪家的烧鸡和牛肉,在许昌颇有名气。平日里,除了打理熟食店,沙闪闪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唱歌。
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许昌一位古琴老师发现沙闪闪的声音非常适合吟唱弦歌,便把她推荐给中国弦歌研究第一人薄克礼教授。薄克礼教授如获至宝,经严格考核,沙闪闪被认定为古代弦歌第四代传承人。
据了解,古代弦歌分为鼓瑟而歌与抚琴而歌两种,今人所说弦歌多指抚古琴而歌,诗词文赋皆可为歌。对于弦歌而言,古音、古韵、古调缺一不可。
“弦歌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作为弦歌传承人,我有责任把这一文化发扬光大。”谈起自己挚爱的弦歌,沙闪闪忍不住吟唱了一曲《陃室铭》。她的声音空旷幽远、宁静致人,让人心灵沉静,感受到那久远的古人气韵、人文情怀。
“今年,在青岛上合组织会议上,习近平主席赠送俄罗斯总统普京一把仲尼式古琴。古琴弦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之一,走出国门是我国传统文化繁荣昌盛的象征。举办这次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的主办方特别邀请我的老师薄克礼还有中国古琴名家张子盛等,我作为受邀者,同时作为中国古琴弦歌组的代表,也有幸跟随这些著名的文化学者一同前往。”沙闪闪说。
7月11日,沙闪闪和其他文化交流学者一同前往俄罗斯。抵达莫斯科后,沙闪闪和其他学者一同,先后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喀山、下诺夫哥罗德、加里宁格勒等城市,与俄罗斯诗人和文艺界人士交流中国古琴弦歌的历史。并且,沙闪闪身穿汉服,担任宫廷雅乐主唱了《诗经·小雅·鹿鸣》,独唱了《阳关三叠》等经典弦歌曲目,在宁静幽远的吟唱弹奏中,让俄罗斯诗人以及文化界友人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弦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俄罗斯的学者们听完我们的吟唱十分激动,他们对中国传统的古琴弦歌文化以及汉服充满了好奇。休息时,他们也坐在古琴旁,轻抚琴弦,和古琴来了个零距离接触。还有一些俄罗斯的学者对汉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便将自己的汉服脱下,让她们试穿。她们穿上后,摆了各种姿势拍照留念。”沙闪闪笑着说。
与此同时,在文化交流活动中,沙闪闪还向俄罗斯的友人介绍了曹魏古城许昌的历史文化背景,向世界展示了许昌传承百年的特色美食。她热情邀请俄罗斯友人有机会一定要到许昌看看,她希望许昌厚重的曹魏文化、三国文化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闪闪喜欢唱歌,作为弦歌传承人,她既能发挥特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又能尽自己的能力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举两得。我们全家人都很支持她。”沙闪闪的丈夫李新成告诉记者,看到妻子能够代表许昌、代表河南,向世界展示古琴弦歌,他们全家人都以她为骄傲。
沙闪闪成为古代弦歌第四代传承人后,她经常应邀参加公益演出。逢年过节,有着军人情结的沙闪闪,会到驻许某部为战士们送上动听的歌声,以自己的微薄力量,共建军民鱼水深情。
此外,沙闪闪还参加市、区妇联开展的各项公益活动,经常给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送温暖等。
“曹魏古城这家熟食店,二楼我专门打造成了茶室、歌室,配有古琴等乐器,只要有人想听弦歌,我就会给大家唱一曲,为的是弘扬弦歌文化,为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宣传作些贡献。虽然这样俺夫妻俩更忙更累了,但为了传承好沙家牛肉,弘扬好弦歌文化,再苦再累也值得。”沙闪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