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真实的曹操是个了不起的英雄 |
曹操。 资料图片
魏武帝曹操在正史上地位很高,但在文艺中却是个白脸奸臣形象。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物?下面,魏晋史学家田余庆、李凭和景蜀慧将为您穿越历史的重重迷雾,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曹操。
问:普通民众对曹操的认知,多来自《三国演义》及戏曲、电影等文艺作品,文艺作品多将曹操描绘成“白脸奸雄”形象,历史上的曹操到底什么样?
答:很多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有多面性,曹操尤其突出。他可以是个了不起的英雄,也可以是个奸诈的权臣,他还可以是时代思潮的叛逆者。当时儒家思想处于鼎盛时期,为了在政治上有个好出路,他反对当时的主流,有叛逆的一面。
历史人物很复杂,但艺术形象不会太复杂,那样很难将人物表现出来。
问:曹操在历史上是个大人物,在人们的印象中首先是个军事家,打过很多仗,最出名的是赤壁之战,却是个败仗。
答:曹操是历史上少有的伟大人物。他活了66岁,毕生成就辉煌。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地位超过他的人不多。在东汉末年走向三国分裂的关键时期,他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操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他的政治理念在推进军事战略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军事胜利又促使他获得政治的成功。
曹操身经百战,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场战役。
第一场是镇压青州黄巾军起义。当时起义军有几十万人,曹操只有几千人马,结果他以少胜多,收编降卒三十余万,其中的精锐部分成了他成就事业的基本力量。之后曹操妥善安置了黄巾军裹挟的百万农民,推行屯田制度,促进了当时淮河一带的社会安定,生产出的大量粮食又支持了曹操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曹操指挥的第二场大战就是官渡之战,打败了北方最大的军事割据者袁绍。袁绍是世家大族,在北方势力很大,而且当时曹操处在几股势力的夹击之下,东面徐州有吕布,西南关中有张绣。曹操先解决了吕布和张绣,巩固了后方,才和袁绍抗衡。官渡之战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显示了曹操卓越的军事才能。这场战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迫使刘备南下,而孙权势力则被局限在了长江以南。
第三场战争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后,北方政局逐步稳定,曹操军力壮大,于是调集兵力挥师南下,希望一举统一中国,可惜却失败了。但失败的曹操还是伟人,他及时总结教训,调整军事、政治策略,巩固了所占有的地盘。赤壁之战后,北方仍然是稳定的。
问: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曹操很复杂,是否应分开来看。
答:总的来说,曹操应是功大于过。曹操的优点很多,最主要的是关心民众疾苦。他写过“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等诗句,饱含了对贫苦农民的同情,而这正是一个政治家应有的基本品德。
曹操善于招纳人才,每次军事行动后,他都招降纳叛、笼络人才,许攸、荀彧、许褚、典韦等都是他招纳的文臣武将。建安年间,曹操还曾三次下令征贤,唯才是举。
曹操还善于用人,由衷地关心人才。在南征张绣的战争中,他的长子曹昂和侄子相继战死,他没掉泪,但大将典韦战死,他竟嚎啕大哭。尽管这样,张绣投降后,曹操并没有报复他,很有政治家的气度。
曹操提倡节俭,他不仅要求子女、妃嫔和部下节俭,而且严于律己。他遗令身后选瘠薄之地薄葬,而且不封不树,与汉代帝王形成了鲜明对比,统治者能做到这样的,不多。
更重要的是,曹操的作法和政策顺应了历史潮流。作为历史人物,曹操是值得肯定的。后世关注他的人很多,唐太宗李世民路过曹操墓时专门祭奠他,毛泽东对他评价也很高。
(魏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