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魏都区欢迎您

魏都区社区建设大事记

作者

“村改居”

2003年9月,许昌市启动“三改”,即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村民改市民、村集体经济改多种所有制经济。当年10月15日,魏都区的社区居委会全部挂牌完毕,社区干部和社区组织成员完成身份转换。

实施网格化管理

2013年,魏都区以300户至500户为标准,将全区86个社区划分成408个网格,各网格配齐“一长四员”,实现网格内有人巡查、有人报告、有人负责、有人解决、有人督查。

招聘首批专职大学生社区工作者

2014年11月,魏都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77名专职大学生社区工作者,进一步优化社区工作人员队伍配备,提升基层服务水平。首批招录人员均为本科以上(含)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10余人。

推行基层四项基础制度

2014年,魏都区将社会治理创新与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结合起来,在城市社区推行“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村改居”社区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使基层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社区统一设置“一厅十室两站一超市”

2015年,魏都区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社区阵地进行提升,按照“温馨便民”的原则,在社区统一设置“一厅十室两站一超市”。

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作补贴自然增长机制

城市社区正职、副职、委员的工作补贴标准分别为当年度当地最低工资的140%、130%、120%,“村改居”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两委”委员每月补贴标准也逐年提高。

社区工作经费提高

城市社区服务群众工作经费,由每年1.2万元提高到12万元;“村改居”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由每年4万元提高到7万元。

民生365工程夯实基层公共服务

2016年的民生365工程,围绕健身、医疗、购物、养老等方面,建设提升100个社区袖珍公园、10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0个社区便民店、10个以上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0个以上社区托老站等,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公共服务基础。

魏都区入选河南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魏都区建设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主题为:以民生365工程为抓手,构建“两圈一中心”便民服务网络,探索建立“五个一”便民服务长效机制,创新社区“微治理”模式,让老百姓一年365天、天天都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域创建特色社区

2017年,魏都区以党建“1369”工程为抓手,在社区层面突出亮点、打造品牌、典型引路、整体推进,在“一社一品”基础上,各社区根据辖区实际设置特色站室,因地制宜创特色。

社区阵地提升为“一厅五室三站一校”

2017年,魏都区在社区阵地“一厅十室两站一超市”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办公空间最小化、居民活动空间最大化、使用效益最优化的原则,重新规划社区功能站室为“一厅五室三站一校”。

民生365工程继续增进民生福祉

2017年的民生365工程,重点建设、提升一批公共体育健身和儿童游乐设施、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托老站、社区生鲜便利店和社区便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公厕垃圾分类处置点等领域硬件、软件,为群众提供高品质公共服务。

网格划分进一步精准

2017年,魏都区城市社区原则上以200户至300户为一个网格,涉农社区以居民小组为一个网格,将原有412个网格再精准划分为620个网格,把人、地、事、组织等全部纳入,拓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功能。

杨根思双拥社区成立

2016年7月27日,许昌市首个专门为部队服务的社区——杨根思双拥社区成立。该社区紧邻驻许某部,以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命名,按照“部队有需要、工作有作为、军地有影响”为思路进行建设,为部队官兵及家属提供便民服务、军民联络、法律援助、子女就学、志愿服务、基层党建、矛盾调解等各类服务。

魏都网 版权所有 地址:许昌市魏都区天宝路666号 邮编:461000豫ICP备14003499号
业务电话:0374-5055526  值班电话:0374-5055526 邮箱:jinriwei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