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开纪实——年轻人有话说 |
——《今日魏都》编辑部编辑、记者心声 |
传达党委声音,反映群众诉求,架起党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是媒体的职责所在。《今日魏都》承载着全区50万群众的期待,作为《今日魏都》的一员,我深感肩上使命的重大和光荣。
在近10个月的试刊时间里,我和同事们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帮助下不断成长,在互相学习中不断进步,在“报成气候人成才”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记录时代脉搏、讲述百姓故事的态度,真实、客观地写好每一篇新闻,为社会转型助力,为经济发展鼓劲,为群众诉求呐喊,使《今日魏都》成为历史的见证。
——时政部编辑、记者 李思远
翻看一张张报纸时,不知不觉间《今日魏都》已经试刊近10个月了。每一篇报道、每一个版面都见证了编辑部所有成员的辛劳和智慧。对于我来说,每每看到自己的辛勤化作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带给读者各式各样的信息,再苦再累也觉得无比的快乐。
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为魏都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这是我们作为一名党报记者的神圣使命。如何更好地把握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思路和战略决策,为魏都区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这是我们的压力,也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恪职尽责,做好社会发展的观察者、记录者和守望者,与《今日魏都》共同成长。
——社区部编辑、记者 付家宝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来到《今日魏都》编辑部已近10个月了。在报社前辈的指点教导下,在身边同事的关心帮助下,在一期期报纸采访、编辑、排版、校对、合版的作业流程中,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逐渐熟悉了魏都区区情,初步掌握了采访写作技巧,慢慢适应了工作环境。尽管我的文笔还很稚嫩,人情还不够练达,但总算在新闻行业认了门,入了行,并努力向一名优秀新闻从业者迈进……如今,《今日魏都》犹如10月怀胎的婴儿,即将呱呱坠地,而正当年轻的我们,将更加用心呵护她,守护她,和她同呼吸,同命运,共成长。
——时政部编辑、记者 岳亚光
时间过得真快,仿佛来到《今日魏都》编辑部就是昨天的事情,但身边那一期期散发着墨香的报纸却在提醒我,我已在这里奋斗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正如著名新闻工作者穆青所说:“好新闻一定是用脚板走出来的”。从进入编辑部的那一天起,我和社区部的同事们风雨无阻,穿梭在发生新闻的角角落落,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记录发生在社区的一个个鲜活故事。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社区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去传递社区最质朴又最美好、最真实又最迫切的声音。
采访、写稿、编辑……其中多少艰辛与劳累不言而喻。但我始终觉得,这些都是成长的印迹。《今日魏都》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在经历过无数次的磨练之后,我的人生会变得更加富足和美好。
——社区部编辑、记者 郭剑
我们活跃在人民群众之中,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感受时代脉搏之律动,反映社会民生民意。我们用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载着曹魏故都发展的每一个脚印,书写着厚重魏都的光荣与梦想,勾画出五彩缤纷的壮丽画卷。
每每看到自己的辛勤和努力化作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文字,往日的苦累也就烟消云散,化作无比的快乐。当你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路上;当你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和新闻在纸上。岁月更迭,光阴流转,我们一直在奔波,在忙碌,无论晴空万里还是细雨霏霏。热爱和执著激励着我,与《今日魏都》一起经历风雨,共同成长。
——时政部编辑、记者 冯子建
盼望着,盼望着,在经历270多个日夜的等待后,我们终于盼来了《今日魏都》的创刊。作为编辑部的一员,我感到欣喜无比,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报纸,从小的方面说,具有供人消遣娱乐之用;从大的方面说,可以影响国民的思想,乃至一个国家的命运。从一开始,领导们就不断向记者强调“办报无小事”,不能有一丝懈怠之心。
从新闻选题到稿件写作再到排版校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小心翼翼。即便这样,错误仍免不了出现,而这也更增加了我对“办报无小事”这句话的体悟。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我们保持高度的责任意识,《今日魏都》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请拭目以待。
——社区部编辑、记者 李盼
回想起与报社一起走过的日子,我受益良多,感慨万千。在这段日子里,我与同事们一起拼搏、共同奋进,每一篇报道、每一个版面都见证了我们一起经历的时光。从报社前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们对稿件的一丝不苟,对版面的精益求精,让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记者,面对每天忙碌又平静的文字工作,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更不能丧失激情和创新精神。感谢报社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感谢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报社领导和同事给予的支持和帮助,祝愿《今日魏都》越办越好!
——时政部编辑、记者 赵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