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区法院上演《是真的吗》“法院版”—— |
不给法官送礼案件就不执行? |
□记者 冯子建 通讯员 芦萍 朱耀宇
《是真的吗》是中央电视台一个颇受大家欢迎的电视栏目,该栏目针对社会上的种种传闻,经过反复求证、核实,从而还原事实真相。近日,在区法院也上演了一幕“法院版”的《是真的吗》。
市政协委员王木林(化名)在网络发帖,称听朋友说“不给法官送礼案件就不给执行”,并追问道:“这是真的吗?”最终,区法院用实际行动与事实真相回答:“这是假的!”
网络发帖 求证司法腐败传闻
近日,区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像往常一样,打开河南法院政务网“网评法院”页面,一则署名市政协委员王木林的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篇帖子写道:为了追回3万元欠款,我在区法院打了平生第一次官司。官司虽然打赢了,但是欠款却迟迟拿不到手。我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一位从事法律工作的朋友却建议我给承办法官送礼,说是不给法官送礼,案件执行就会杳无音讯。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我想追问一下:这是真的吗?我们国家的司法腐败到这个程度了吗?
区法院工作人员立即与发帖的王木林取得联系,告知王木林不要轻信司法腐败的传闻,要相信法律的公正、公平,相信法院会为其妥善解决问题。同时,区法院及时与承办王木林案件的法官进行联系,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听信传言 纠结申请法院执行
原来,王木林曾将3万元钱借给前妹夫张某。后其妹与张某离婚,王木林要求张某归还借款,张某拒绝归还欠款。2013年7月,王木林将张某告上法庭,承办法官出于当事人双方过去是亲戚关系的考虑,对此事进行了调解。8月,王木林与张某达成调解协议:张某分3次将欠款归还,并于2014年2月1日前履行完毕。
案件调解后,当事人双方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但此后张某并没有按照协议履行还款义务。王木林多次向区法院承办法官反映这一情况,承办法官也多次催促被告还款并告知不履行法律裁判文书的严重后果。但是张某以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拮据为由一直推诿。后来,承办法官将该情况告知王木林,并建议他向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后来,王木林就是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征求朋友意见,朋友告知王木林,不给承办法官送礼,案件就很难执行。朋友的话语让王木林很生气,随后,他就以“不给法官送礼案件就不执行,这是真的吗”为内容发了帖子。
传言不攻自破 再发帖“点赞”
了解事情经过后,区法院工作人员多次与王木林联系,建议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后来,王木林到区法院立案申请强制执行。
区法院承办王木林案件的是一名年轻的执行法官,他多次到被执行人张某家中,对其耐心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某同意和王木林调解还款一事。2014年5月15日,当事人双方签订了法院执行和解协议。6月25日,张某对执行协议履行完毕,王木林拿回全部欠款。
事实胜于雄辩。在该案件执行过程中,区法院执行法官的快速高效、公正清廉让社会传言不攻自破,彻底打消了王木林心中的疑虑,也切实维护了区法院和承办法官的良好社会形象。
敬佩之余的王木林再次在河南法院政务网上发帖,用“赞一个”表达对区法院良好社会形象的认同,对执行法官个人素质与办案水平的肯定,对法律公平、公正的充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