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出台具体办法,下大力气解决后进社区“弱”“乱”“穷”问题 |
专项经费每年不少于100万元 |
本报讯(记者 李思远)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区将在全区开展后进社区集中整顿工作,解决后进社区“弱”“乱”“穷”问题,并每年拿出不少于10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基层社区组织的基础建设。
分类标准公布符合其中一条即将纳入集中整顿
“弱”社区:党组织班子配备不齐,书记或主任长期缺职,工作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党组织书记不胜任现职,工作不在状态,严重影响班子整体战斗力;班子不团结,内耗严重,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组织制度形同虚设,不开展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薄弱,不符合“六有”标准;对无主管庭院未进行有效管理。
“乱”社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没有运用或运用不规范,党务居务公开不到位,民主管理混乱;信访矛盾纠纷集中,积案未得到有效化解;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发生过群体性事件;项目建设、征迁工作中私搭乱建现象突出,强买强卖严重干扰企业发展环境;未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或落实不力;换届选举拉票贿选问题突出;宗教和黑恶势力干扰渗透严重。
“穷”社区:经济发展长期落后,居民就业率低、收入低、低保户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居民饮水、道路等问题突出,人居环境差;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管理水平低,存在就医、就学等方面困难;社区无集体经济收入或整合辖区资源能力弱,无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整顿共分6步每个后进社区将获拨款1万元
后进社区整顿工作将按照排查摸底上报、联系帮扶整顿、组织专题培训、吃透社区实情、分类会诊定案、集中整顿达标6个步骤扎实开展。
联系帮扶整顿工作将采用县级领导联系、派驻工作队、选派第一书记和企业结对帮扶的方式进行。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后进社区,每月不少于3天时间到社区蹲点调研。派驻的工作队由区直单位班子成员担任队长,区直单位中层干部、社区活动指导员和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干部为队员,每个工作队由4—5名同志组成,派驻时间为1年。选派的第一书记由全区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和区直单位中素质高、能力强、作风优、年富力强的班子成员或优秀科级干部担任。
整顿注重成效与干部提拔重用挂钩
区委将与各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党工委书记和工作队分别签订后进社区整顿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任务、目标和时间节点。
后进社区整顿成效与干部提拔重用挂钩,对表现优秀的工作队队员和区派第一书记,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予以提拔重用;对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将追究派驻单位“一把手”、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三职”责任人、工作队队长的相应责任;对整顿效果不达标、群众不满意的,工作队不能撤离,单位调换得力干部后继续开展整顿,街道办事处(产业集聚区)一律取消所有评先评优资格。